近日,借著好天氣,記者踏進色林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,來到位于申扎縣雄梅鎮和馬躍鄉境內的錯鄂湖,親近良好生態,尋訪藏北故事。
圖為位于申扎縣雄梅鎮野保站附近的錯鄂湖,湖中是鳥島。
藍色之湖:鳥類的天堂
相關資料顯示,錯鄂湖是色林錯的23個衛星湖之一,屬內陸微咸水湖,又稱“錯鄂姆”,藏語意為“藍色的湖”;湖面海拔5462米,集水面積8985平方千米。錯鄂湖因鳥島而聞名,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鳥島之一。湖內有鐵布甲勒、色朵崗千、昂公地布等大小7個島嶼,其中以桑勒日熱最為知名。島上棲息著數以萬計的各種鳥類,有棕頭鷗、白翅浮鷗、燕鷗、斑頭雁、長鷸、赤麻鴨、鳳頭潛鴨、赭紅尾鴝、烏鴉、雪雀等。
真是“水光瀲滟晴方好”,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這般獨具特色的神山圣湖,讓我們極盡筆力也無法參透其魅力。此刻,只想用眼睛、耳朵和心靈,去盡情感受這靈動的湖光山色。
走近錯鄂湖,如同置身夢幻一般:水是碧綠碧綠的,由遠及近色彩漸漸變淡;由于水很淺,岸邊的湖底也清晰可見。相比于湖水,湖島就顯得有些“灰頭土臉”,不管是什么形狀,都是單調的灰色;有的島上植被密布,有藏蒿、蕁麻、大蒿草、小蒿草、野蔥等,如此良好的生態環境,難怪能吸引到數量如此眾多的鳥類。
航拍器鏡頭下,錯鄂湖則展現出另一番景致:湖面猶如一塊巨大的綠翡翠,晶瑩剔透;又如一面鏡子,與瓦藍色的天空和流線型的云朵相映成趣,相得益彰;湖中的桑勒日熱島,則如一塊鑲嵌在湖中的巨大心形石,給人一種震撼的美感。一天之中,島上幾萬只各種鳥類都是齊聲奏唱,歡快的樂曲不絕于耳……
圖為航拍器拍攝的錯鄂湖,湖中心形島嶼為錯鄂鳥島。
申扎縣:打造那曲西部生態典范
錯鄂湖的今昔風光,離不開黨和政府的有力舉措。近年來,申扎縣積極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的生態發展理念,本著“保護第一、促進發展”的原則,把濕地保護工作納入全縣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工作來抓,采取有效措施,周密部署,穩步推進濕地保護工作,取得整體濕地保護良好、局部濕地面積呈增加趨勢的成績。
同時,申扎縣還一次性聘用濕地生態就業崗位人員572名,并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,大力實施濕地保護與恢復項目;同時,要求各級林業部門嚴格執法、依法行政,嚴厲打擊各種破壞濕地、野生動物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。
“現在,藏羚羊數量以每年300到500只增長,黑頸鶴數量以每年60只左右增長?!苯衲?2歲的塔青,是申扎縣的一名野生動物保護員。他向我們介紹,黑頸鶴和藏羚羊等野生珍稀物種的數量,是衡量本地生態保護成效的“試金石”。
目前,在錯鄂湖這片濕地內,有十多萬只各種鳥類,還有藏羚羊、雪豹等珍稀野生動物……它們生活在一起,共同維持著錯鄂湖的生態平衡。當地老百姓驕傲地說,我們不僅能夠欣賞到星羅棋布、天水相接的大大小小的湖泊,更能領略到各種自然的精靈,天上飛的、地上跑的、水里游的,應有盡有。
圖為申扎縣野保員塔青和同事在監測錯鄂鳥島。
野保員塔青:對濕地的保護是永遠的
在申扎縣,像塔青這樣的野保員共有42名,遍及申扎縣各鄉鎮、各巡護轄區。一輛摩托車、一架望遠鏡、一個干糧袋、一本記錄冊,是他們的標配。
從這位野保員的口中,我們得知,當前正處于藏羚羊產崽期,也是所有野保員最為繁忙的季節?!懊刻斓墓ぷ骶褪茄策壓捅O測。從早上8點出發,巡邏6至8個小時,一天的巡邏里程有時多達300公里,到晚上8點多才能回家?!彼嗾f。
在黑頸鶴、藏羚羊、雪豹、藏野驢等野生動物棲息的這塊濕地,獵殺、禽流感疫情、濕地破壞等都是不可預知的危險。這樣一來,野保員的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。
就在前不久,一只落單的藏野驢困在錯鄂湖附近的沼澤地里。塔青接到群眾反映后,立馬組織同事驅車前往。他們到達現場后,先把藏野驢周圍挖開一個大口子,再灌上一些水,并用繩子將藏野驢四肢捆起;然后,借助沼澤里水的浮力,采取前推后拉的方式,慢慢將藏野驢拖出沼澤。而這時,野保員們才總算松了口氣,他們看著同伴們渾身污泥濁水,還冷得直哆嗦,不禁相對笑起來。
塔青說,像這樣救助野生動物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。在國家大力支持下,色林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,管理體系逐步形成:一方面通過組建巡護隊伍,建立專業管護人員;另一方面,加大宣傳力度,增強牧民群眾生態保護意識,進一步實施禁牧休牧、草原監管、重要濕地生態效益補償等舉措,實現濕地、野生動物保護與增加群眾收入雙贏的目標。
臨別之際,塔青對我們說:“沼澤、湖泊、河流等自然濕地,是我們留給子孫后代的一份財富,對它們的保護是永遠的?!边@一番話,讓我們不禁對野保員肅然起敬:在藏北羌塘草原,有這樣一群人,他們風餐露宿,卻不懼風雨;他們跋山涉水,卻樂此不疲;他們收入微薄,卻心甘情愿……